摘要:秋季是全年農業生產的重要季節。為確保全區“三秋”生產順利進行,定陶區農業農村局及早著手采取多項措施,早謀劃、早開展,積極部署各項工作,爭做“三秋”生產先鋒軍,全力以赴抓好耕、種、收各項工作。集中技術力量在全區范圍內抓分類指導、開展病蟲防控、抓病蟲監測、適時開展應急防治、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確保“兩遷”害蟲等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控。
一、成立技術小組
區農業農村局充分利用科技人員包村活動,把農業技術人員分成11個技術服務小組,分鄉包村,解決農民在秋糧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一)抓好抗旱播種,及時查苗補種。秋作物播種后,由于前期干旱原因造成秋作物缺苗斷壟現象,我們及時宣傳、組織群眾抓住澆水后墑情好的有利時機抓好秋苗補種工作。
(二)適時定苗,確保合理密度。今年秋作物出苗后,局分片包鄉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苗情調查,對缺苗斷壟嚴重的地塊,指導農民及時進行了補種。
(三)搞好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在防治玉米各種病蟲害的措施中,重點做好玉米粗縮病防治工作。要求農民選好種子和錯期播種并密切注意灰飛虱遷灰規律和及時防治。
(四)抓好晚秋作物管理和收獲,確保增產增收。在田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大規模機械收獲即將全面展開。加強技術服務,進村入戶開展機收作業技術培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加強信息引導,及時發布秋收作業信息,密切關注秋收期間氣候變化,積極防范“爛場雨”等災害,加快收獲進度,確保產品質量。
(五)按照制定的秋季作物田間管理的意見,針對近年來氣候特點,大力推廣玉米晚收技術,同時對于成熟偏晚、收成定局的作物和地塊要及時收獲,及時騰茬,防止跑墑貽誤秋種時機。
二、積極推廣新技術
(一)化除化控技術,化學除草具有省時、省工、高效的作用。化控能防止作物旺長,促使秋作物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減少養分過分消耗。目前,全區秋作物都進行了化除化控,化除化控面積占秋作物播種面積的100%。
(二)玉米“一增四改技術”。一增:增加種植密度。根據品種特性和生產條件,因地制宜地將現有品種的種植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畝。改變了過去農民稀植大穗的種植習慣,密度增加了,據調查今年玉米種植密度比去年增加200棵以上。“四改”:改種耐密品種、改套種為直播,并適當延遲收獲、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發揮農機在玉米生產中的作用,減少人工播種、收割面積,逐步擴大機耕、機種、機收等玉米全程機械作業比例。
三、下一步舉措
(一)要繼續加大對糧食生產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資金、政策、科技等綜合手段貫徹落實國家利民政策,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國家要通過出臺各種政策,加強對農業生產的糧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等有利于農業生產的各種補貼,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保護好農民的切身利益。
(二)加強宣傳,鼓勵農民積極參加農業保險,增強農民憂患意識,通過參保來降低因自然災害和嚴重病蟲害帶來的經濟損失,以此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
(三)繼續加大對農田生產基本設施的投入,努力完善農業生產基本保障應對措施,增強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和嚴重病蟲害的能力。
(四)積極推廣規模化種植,加強宣傳力度,使農民充分認識到出租農村耕地經營權的好處,進一步探索耕地多元化流轉的方式及方法。
(五)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合理施肥,努力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引導農民科學種田。
(成武縣農業農村局)
|